自從“一帶一路”、供給側改革、企業(yè)走出去等一系列政策提出以來,跨境B2B互聯網平臺一直是風起云涌的熱詞。黃頁模式、撮合模式、自營模式、撮合+自營模式……
一波又一波創(chuàng)業(yè)者前赴后繼地進入B2B的“坑”,撮了好幾年,卻始終撮不出什么火花,反而淘寶這樣的電商平臺走出國門走的聲勢浩大,全球矚目。
B2B撮合撮了半天為什么撮不出火花?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起。
一、都叫撮合,到底啥才是“撮合”?
走出北京站,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出站口聲稱為想要打車的人提供找車服務,只要收取一定的服務費就保證能夠打到車。最后交了錢的人發(fā)現這些“找車人”只是把他們帶到出租車等候區(qū)排隊,并沒有提供任何“優(yōu)先”及“特權”,只是幫人找到等車的地方而已。這種模式在聰明人眼中看似“錢賺的不可思議”,但在北京相當大的流動人口基數下,這些“找車人”每日的收入依然相當可觀。
說到這里,業(yè)內人士可能會拋出一個詞,叫做“信息不對稱”,其實初期做跨境B2B的網站就和這些找車人一樣,初涉海外市場的企業(yè)就像找不到打車地點的迷茫人,B2B平臺負責把這些企業(yè)帶到海外市場的大門口,然后告訴企業(yè),項目都在這了,能不能拿到請各憑本事,我的使命已結束,請交錢。
這種B2B模式就是初期的“撮合”,做的是信息展示的“黃頁”模式。
后來北京站官方也發(fā)現了這一問題,于是在出站口設置了醒目的“出租車等候點”的指示牌,這些找車人發(fā)現人們已經很容易就能找到等車地點了,于是改變了模式,就是“交錢可以不用排隊快速上車”。
這就好比企業(yè)發(fā)現跨境信息展示的平臺越來越多,信息多到看不過來。怎么辦?B2B網站就開始轉型“定向推送”服務升級,只要企業(yè)交錢,平臺就可以把項目信息源源不斷推送到企業(yè)手中,免去了自己“排隊找信息”的步驟。
這種B2B模式就是進一步的“撮合”,是“撮合+服務”的雛形。
后來滴滴打車的出現,讓人們可以很方便的打到車,怎么辦?找車人開始聯系經常跑北京站的司機師傅,為他們在出站口拉客人,從而在這中間提取一定的分成。
這就好比定點推送的網站也增加了,各個企業(yè)做平臺做久了,發(fā)現某個國家的市場成交量相對較大,于是就把該國家列為“優(yōu)勢國家”,開啟了“撮合+自營”模式,市場開始了初步細分。
當然,跨境B2B的撮合要比簡單的打車復雜的多,但市場規(guī)律表現確是一致的。找信息,發(fā)信息,推信息,這樣的工作門檻很低,太多人可以做,想要在撮合過程中撮出一定的火花,僅靠打信息時間差的戰(zhàn)斗是必然行不通的。
該怎么辦?該怎么撮?是不是撮合+自營+服務就是最完美的模式?想要撮的好,筆者認為一個平臺的運營者必須有以下的特點。
二、想撮出火花還得自身硬
B2B的運營必須擺脫傳統互聯網運營的思維圈!
首先,做撮合的人必須是垂直行業(yè)的參與者,甚至是行業(yè)的專家。
任何脫離實際市場經驗來搞撮合的都是耍流氓。一個產品的跨境銷售,甚至一個項目的海外運作,其過程是極其復雜的,不像淘寶買個東西那樣簡單。想要做好這樣的撮合,保證項目成功,必然要求平臺企業(yè)有互聯網思維+行業(yè)專業(yè)思維,否則怎么撮?往哪撮?撮破皮也沒啥用。
而且,這種行業(yè)思維還必須達到專家的級別,甚至已經有了自己穩(wěn)定的優(yōu)勢市場,參與到項目中來,才能建立企業(yè)對平臺的信任,從而拿到項目,做好項目,完成項目,最終建立平臺品牌。否則你想撮,企業(yè)還不一定讓你撮,別忘了,企業(yè)本身也是行業(yè)的參與者和專家,人家憑什么需要你在中間撮?只有你在某些方面比他更專業(yè)才行。
其次,做撮合的平臺必須對用戶群有百分之一萬的重視。
去淘寶買一個東西,淘寶無需了解買賣雙方什么樣的。但做工程撮合,是必須對雙方的能力、資質等各方面有詳實的了解,才能做進一步工作。
跨境B2B平臺獲取優(yōu)質用戶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一個偌大的企業(yè),如何聯系到正確的人,始終是這類平臺的難題。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體系,如何改變傳統用戶群體以利益為導向的經營思想、交易模式,讓他們切實感受平臺給交易模式帶來的變化,從而讓企業(yè)愿意用平臺,愿意相信平臺,從而建立初期信任?這要求平臺對用戶需求痛點有百分之一萬的重視,從而形成一套直擊人心的完善服務體系才行。
最后,撮合平臺不僅要有線上團隊,還必須有一套成熟的線下服務團隊。
完全脫離線下模式走線上是跨境B2B不可能實現的,交易前常需要線下見面或是冗雜的溝通,以降低風險,所以一套完善的撮合過程是必須要有線下團隊實時跟進和節(jié)點控制才能做好的。單靠燒錢做線上推廣的互聯網模式根本行不通,也燒不起,燒成灰也只能吸引到一幫看客,實際能轉化成具體客戶的少之又少。必須有線下團隊不斷談商務,做跟進,不斷針對性的去挖掘、引導客戶,才能慢慢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
三、撮出火花路在何方
首先,心態(tài)要穩(wěn),不要拼交易頻率。
這個過程中有很多難點,比如工程周期長,貿易回款難,做平臺很久卻“見不到錢”。所以這種平臺型企業(yè)必須有一定體量才能度過初期的難關,這個坑并不適合創(chuàng)業(yè)者往里跳。做跨境工程及貿易撮合的平臺,其交易頻率和團隊規(guī)模有很大關系,但好在交易額大?。∷圆灰涂煜脚_拼交易頻率,只有踏踏實實從每一個項目做起,時刻把重心放在為用戶提供解決方案上面,才有可能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然后,團隊要穩(wěn),不要學互聯網搞人才流動。
線下團隊往往是合作能否成功的核心,這樣的核心團隊中各方向的核心人才是多多益善的。做撮合,未來說到底還是做服務,現在的市場要求這種服務是“全產業(yè)鏈服務”,了解行業(yè)垂直全產業(yè)鏈的核心人才在整個市場都是寶,不具有強替代性,只有團隊穩(wěn)定才有可能開創(chuàng)一片未來。
最后,充分認識困難,任重道遠。
做B2B的多,做服務型B2B的也多,做垂直型產業(yè)服務B2B的也多,但做跨境垂直B2B全產業(yè)鏈一站式服務的平臺呢?少之又少。國際市場體量大不大?國內市場需求多不多?太大了,太多了,但這個撮合的過程太復雜了,很少企業(yè)敢去做,BAT也只是A有過一定的嘗試,但A也不是一站式服務平臺。做這條路有沒有未來?有!但這條路的初期必然是無人喝彩,充滿質疑,荊棘遍布的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