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其實不算新生事物。
傳統(tǒng)銀行實際上就一直在干這件事——給企業(yè)融資。
交易雙方都是個體,相互之間很難產生信任關系。這樣就導致了行業(yè)巨大的“信用成本”。
因為這種不信任,交易進行交割,都很難實時。比如,一家公司和供應商簽合作,必須有1到3個月的賬期,不可能貨到付款。
為了先有資金驅動生產,供應商又不得不去銀行貸款,支付利息,從而增加了生產成本。
“這正是實體經濟的巨大成本”,IDG副總裁張海濤稱。
而另一方面,很多行業(yè)也很難從銀行拿到貸款。
張海濤拿鋼鐵行業(yè)舉例,銀行恐怕都不太敢貸款給鋼鐵廠商。
鋼鐵廠的抵押物只能是鋼鐵,但銀行對鋼鐵沒有處置能力,就算最終廠家還不上錢,也很難將抵押的鋼鐵變現(xiàn)。
大企業(yè)難,中小企業(yè)就根本沒有從銀行拿錢的可能性。
要么要抵押物,要么信用背書,任何一筆貸款,都需過五關斬六將,中小企業(yè)很難滿足銀行的硬性要求。
而實體經濟要落地生產,又需要資金潤滑劑。供應鏈金融,就試圖用一種新的方式來解決資金的流動問題。
供應鏈金融也給企業(yè)貸款。傳統(tǒng)銀行的貸款方式,是抵押物;而供應鏈金融中的抵押物,就是應收賬款或票據等交易憑證。
在產業(yè)鏈中,常常會存在多個資金不流通的阻塞點。比如,一家大公司和供應商簽了100萬的采購合同,合同規(guī)定,3個月后才全額支付款項。
這3個月,就是賬期。
如果供應商遇見困難,需要資金周轉怎么辦?
供應鏈金融的玩法是,將這3個月的應收賬款,當成抵押物,拿去金融機構借錢。
當然,供應商提前拿到錢,需要支付一定利息,100萬可能只能拿到95萬,剩下5萬算利息。
3個月后,大公司不再給供應商付款,而將貨款100萬結算給金融機構,因此金融機構獲利5萬。
這就是供應鏈金融的核心邏輯——試圖打通傳統(tǒng)產業(yè)鏈所有不通暢的阻塞點,讓鏈條上的所有資金流動起來。
2016年,供應鏈金融覺醒,資本涌入。
這一年,有從應收應付賬款、票據等多個產品,橫向切入的供應鏈金融平臺崛起;也有從工業(yè)到農業(yè),多個細分領域的豎切玩家出現(xiàn);還有眾多核心企業(yè)、理財平臺、B2B,也紛紛聲稱加入供應鏈金融大軍。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電商模式是核心企業(yè)模式的變形。
和核心企業(yè)類似,B2B電商在行業(yè)中,也處在一個上帝視角,可以俯瞰行業(yè),并能充分控制上下游。
以找鋼網舉例,目前,找鋼網上流通的鋼鐵占整個行業(yè)的20%,對行業(yè)有把控度。
在交易過程中,找鋼網很了解交易雙方,也了解行業(yè)風險,可以輸出信任,給雙方貸款。即便對方還不上錢,也可以隨時處置抵押的鋼鐵。
張海濤稱,B2B既解決了信任問題,又解決了資產處置問題。
比如,一個廠家有100萬元的鋼鐵,就可以抵押給找鋼網,并按照7折的價格,借走70萬。
如果廠家還錢,只需支付一定的利息;如果廠家還不上錢,找鋼網就可以將鋼鐵以八折的價格銷售掉,也就是80萬。如此,找鋼網還能掙10萬。
這種玩法,有個專業(yè)的名詞,叫貨物質押貸,對于B2B來說,有先天操作這種貸款的優(yōu)勢。
2016年,中國電子商務B2B市場交易規(guī)模預計達15.2萬億。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長的供應鏈金融,同樣碩果累累。
除了B2B電商的模式,還有大流量電商,也是供應鏈金融的好玩家。
京東,一定是中國供應鏈金融的最早布局者。
京東的供應鏈金融布局很大,其實盈利最大、最核心的終極武器,是賬期。
2011年,京東平均賬期為38天。但到了2015年,京東已要求大幅延長賬期,在一些品類,京東的賬期甚至達120天。
舉個例子,京東從商家那里進了1億的貨,約定的賬期是120天,但是京東只花了20天就將貨賣了出去,剩下100天,1億的錢就趴在京東賬戶上。
這些錢,京東如何激活變現(xiàn)?
2013年年底,京東發(fā)布新的產品“京保貝”,作用就是將趴在京東賬戶上的錢,提供給需要貸款的商家。
說白了,京東在用A商戶的賬期,倒手給B商戶的融資,從中賺取利差。
除了京東之外,大部分大流量電商,也會如此玩供應鏈金融,在應付和應收之間拆解、倒手。
但這個模式,依然有一大掣肘,所有操作,只能限定在電商自身的平臺上。
比如鋼鐵行業(yè),2015年,我國鋼鐵產量近12億,且每年的產能還在減少,也就意味著,這個市場的盤子在不斷收縮,供應鏈金融也就禁錮在行業(yè)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