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有消息稱美團與餓了么將合并。隨后在餓了么下午召開的媒體公開會上,餓了么CEO張旭豪公開否認,并宣布上線“有菜”食材交易平臺,進軍食材供應B2B。有分析認為,融資已到F輪的餓了么切入食材供應鏈領域是為了釋放手中資源,最終目標依然是2018年上市。而隨著餓了么入局,食材供應B2B將圍繞中小餐廳這一主戰(zhàn)場開打燒錢大戰(zhàn)。
切入食材供應B2B
“有菜”是一個類似淘寶的交易平臺,目前不做C端,只做B端交易。餓了么CIO信景波介紹,餓了么目前是打造一個B2B輕模式運營平臺,即不做自營的采購、分揀和配送,而是為買賣雙方提供公開透明的交易平臺。兩邊用戶分別是食材提供商和中小型餐飲企業(yè),未來也不排除對C端開放。對于目前關注度最高的食材供應端的食品安全問題,信景波表示,餓了么將通過“有菜”平臺,打通上下游渠道,為整個平臺提供食材的追溯問題。目前“有菜”已經(jīng)與嘉里糧油、太太樂、海天、娃哈哈、加多寶、百威等供應商及優(yōu)質農貿市場批發(fā)商達成戰(zhàn)略合作。此外,餓了么COO康磊在演講中透露,餓了么將開放500個中小城市全渠道代理,這些城市的商戶服務以及配送將全部由餓了么的代理商做。
事實上,餓了么此番切入食材供應B2B,也是在為上市做努力。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后,張旭豪曾發(fā)內部郵件表明餓了么將堅持獨立發(fā)展。而融資已到F輪的餓了么此番主要是為釋放手中資源。張旭豪透露,餓了么剛剛聘請了行業(yè)資深人士為CFO。“我們2018年之前還是有上市計劃的?!?/p>
食材供應B2B大戰(zhàn)在即
事實上,餓了么早在6月就啟動了“有菜”項目,7月開始試運行,8月低調上線,目前“有菜”的日交易額超過400萬元,并已經(jīng)拓展到8個城市。
既然已經(jīng)低調上線3個多月,餓了么為何在昨日拋出這樣一枚彩蛋,大張旗鼓地宣布“有菜”的上線呢?北京志起未來營銷咨詢集團董事長李志起認為,前不久,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無論從平臺規(guī)模還是業(yè)務流量,直接影響了餓了么的B2C外賣業(yè)務,讓它非常尷尬,此番高調推B2B業(yè)務,就是為了和前者形成錯位競爭,開啟第二戰(zhàn)場。另有業(yè)內人士認為,餓了么此時宣布上線“有菜”,很有可能是看中食材供應鏈平臺受資本青睞,讓“有菜”成為獲得融資的籌碼,而且,相對于C端,B端的成交量以及合作穩(wěn)定性都更勝一籌。
自去年起,一大波食材供應B2B平臺悄然興起,并在今年掀起了融資熱潮。而餓了么也并不是惟一一家前來“攪局”的大佬。美團與大眾點評剛宣布合并,就有消息傳出美團將上線“美團菜市場”,準備殺入后端供應鏈。而眾美窩窩,則是干脆宣布剝離團購業(yè)務,專心于餐飲酒店的食材供應端。
中小餐廳是燒錢主戰(zhàn)場
信景波表示,“有菜”的增長速度在去年食材供應鏈興起的這些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里邊是最快的。他同時透露,“有菜”之所以能在上線3個月,沒有做什么推廣的情況下就能有如此成績,是因為對前期客戶的補貼,“但是我們的額度控制得非常低”。
C端的補貼大戰(zhàn)正在逐漸退熱,而B端燒錢的味道則越來越濃。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的食材供應2B平臺有著同樣的戰(zhàn)場——中小餐廳。餓了么高層多次強調“有菜”面向的是中小餐廳。信景波表示,大型連鎖餐飲企業(yè)已經(jīng)有了成熟的食材供應鏈體系,“那些對價格極為敏感的中小型餐飲商家是‘有菜’的目標用戶”。鏈農CEO劉源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對中小型餐廳而言,采購需求雖然分散,但卻是最急切的。
在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北京東城的一些中小餐廳時,相關負責人表示,現(xiàn)在食材供應平臺有很多,所在細分領域也不盡相同,但是選擇是否使用的標準主要還是取決于價格與補貼。這似乎也在暗示著食材供應端的補貼大戰(zhàn)即將打響。對此,中國食品產業(yè)評論員朱丹蓬認為,食材供應B2B端已經(jīng)成為了目前新的投資熱點,勢必會加劇平臺之間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下,新一輪的燒錢大戰(zhàn)可以說是蓄勢待發(fā)?!安贿^即便有燒錢大戰(zhàn),由于B2B行業(yè)的專業(yè)性和復雜性,預計不會像B2C那樣瘋狂和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