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發(fā)了個帖子說要給百度洗洗地,結果還沒說怎么洗,一堆人瘋狂上來罵我,讓我花了不少時間清理垃圾,其實我的原意是想說,我可能會寫一篇文章,談談我自己的理解,但是這個理解可能會給很多人理解成是給百度洗地。雖然我本意沒有任何替百度洗地的想法。
我大概想從四個方面來談這個話題。很多話題其實我以前的文字都提到過,大家將就看。
第一點,我想先談談互聯(lián)網平臺的優(yōu)勢和弊端。
這個問題其實我在風吹江南之互聯(lián)網金融這本書用了一個章節(jié)來論述,我的核心是想說明所有的平臺模式的優(yōu)勢是最大限度的拓展了整體的效率提升,但是帶來的弊端是什么呢?是個體的效率的降低。世界上沒有那么好的事情,同時讓個體和整體的效率都有提升,那只是個理論假設,現(xiàn)實并不存在。
我們先做個基本闡述,當然以下概念都是我自己的理解,不代表普遍社會規(guī)定,第一個,我認為平臺分為兩類,一類是分布式,一類是集中式,分布式代表了去中心化的概念。
去中心化,可以解決集中模式下計算能力不足的問題。怎么理解呢?以嘀嘀打車、快的打車和慈善作為案例,簡單分析下。過去傳統(tǒng)的叫車方式,是把所有的需求通過出租車公司的CALL CENTER(呼叫中心)匯集起來,然后由這個后臺統(tǒng)一分配給就近地區(qū)的司機。
這種集中撮合匹配的方式,是要靠極大的數(shù)據匯集產生小概率的匹配,在實踐中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沒有足夠大的供需數(shù)據,就無法有效匹配。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多少司機接入這里,那么乘客打再多電話也解決不了叫車的問題,這里說明供給必須是海量;同樣,如果司機都接入進來了,但沒有多少乘客打電話進來,那么也是毫無意義的,這個平臺就沒有價值,說明需求也必須是海量。在供需雙方都是海量的情況下,成交的可能性才會大。
但是,如果海量的供需雙方都要通過這個中心來實現(xiàn)匹配的話,那么一旦數(shù)據過多,又會出現(xiàn)計算能力不足的情況。大量的數(shù)據在匹配中心這里集中,需要這個中心具備極強的處理能力,但現(xiàn)實是往往沒有中心能滿足這種匹配需求。
實際上,往往等中心匹配上的時候,乘客已經不需要司機了。并且,集中匹配還面臨著流量波動問題,如打車高峰期,突然爆發(fā)極大的流量需求,其他時間則明顯需求較少。流量的不穩(wěn)定,也使得集中處理的方式需要大量的冗余計算能力,從而增加成本。
互聯(lián)網技術的出現(xiàn),提供了解決此類問題的另外一種方式。它就是搭建一個交易平臺,讓所有的需求和供給都在這個平臺上自我搜尋和匹配,把集中式匹配變成分布式的“點對點”交易狀態(tài),從而解決了集中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最終從總體上優(yōu)化了資源的匹配效率,讓原先一直無法解決的問題通過互聯(lián)網很快地解決了,并且由于去掉了中介,從而可能成本更低,淘寶就是壓縮了大量中介的典型分布式平臺模式。
但是,這種看上去很好的分布式平臺模式的弊端是什么呢?由于各自尋求匹配的自我優(yōu)化行為,所以會受限制于個體的差異性特征,從而會發(fā)現(xiàn)很多個體的匹配效率是很低的。這產生的問題很多,如叫車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司機爽約、客戶爽約等不好的情況。
在淘寶里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人自我識別能力有限,經常會買到假貨,甚至是買了大量無用的東西,從而實際的購物成本是增加的情況。所以,我們也發(fā)現(xiàn)大量的非分布式平臺模式的電商其實也都在興起,例如京東他就是集中式的模式,通過統(tǒng)一篩選,統(tǒng)一流程來滿足個體的高效率需求,但是這種前提必然是無法把規(guī)模做大到淘寶模式。
因為兩個是截然不同的商業(yè)模式,但是他們的并存,恰恰說明了什么呢?說明了,他們其實都是滿足人類不同時候的不同需求的不同商業(yè)模式,不是嚴重對立的,是可以并存的,人在某些時候,愿意自我滿足效率,譬如很著急不允許出錯的時候,就會選擇集中模式,而在某些時候對效率要求不高,追求成本較低的時候,則會選擇分布式模式。
這個在打車里很常見,如果接待貴賓的時候,用神州專車,如果只是自己不趕時間就會選擇滴滴打車。所以總的來說,布式平臺模式,最終其實是通過犧牲個體的效率來抬高整體的效率的。世界必然是如此的,不可能存在一種完美的模式,都是特定技術條件下,特定階段里誰更合適的問題。
我在文章里這段話是用來闡述一個簡單的邏輯的,就是金融是否適合分布式,我認為放到金融領域里面來看,很多事情是不能接受犧牲個體的效率來換取整體高效率的,而是需要降低整體的效率來換取個體的高效率。
哪怕整體效率再低,也必須堅持,如司法體系、貨幣體系、金融體系等等。這種情況下,分布式計算就不如集中式計算。
所以,這也是可能為什么全球范圍內的P2P 模式,并不能如預期一般地取代傳統(tǒng)金融的原因。
我之所以花很長的事件來說這個案例,其實是想說明百度其實也是滿足分布式商業(yè)模式的特征的,區(qū)別一個商業(yè)模式是否是分布式還是集中式,很簡單,其實就看是否存在個體失效的問題就可以了,凡是一切依賴自我能力或者運氣等因素產生不同變數(shù)的商業(yè)模式本質都是分布式的商業(yè)模式。
從這個角度來看,互聯(lián)網上所謂的信息檢索商業(yè)模式本質就是典型的分布式模式,因為不同的人在互聯(lián)網上檢索信息,哪怕信息是一致的,但是受限制于個人能力等不同,其結果必然是不一樣的。
目前大量的所謂共享模式本質也是分布式模式,我其實在另外一篇文章寫過分布式模式所需要具備的幾個基本前提,凡是不符合這些前提的要去做共享經濟都是死路一條。這里談百度事件,所以就不去提那個了。
我們繼續(xù)往下說下去,這里就回到分布式模式里的很重要的一個特征,也是本次事件最重要的一個糾結點就是百度在這次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他是信息的制造者還是渠道提供者,最終產生的責任和義務其實是不一樣的,這個問題很難解答,我也不準備具體深究百度到底是什么角色,我還是從商業(yè)邏輯來看,分布式商業(yè)模式里的第二個重要命題就是受到操控的不對稱信息的產生。
第二、互聯(lián)網本身不對稱的信息以及容易被操控的信息
作為信息的分布式模式,那么產生個體失效是必然的結果,我四年前就寫過互聯(lián)網其實是產生了更多的不對稱信息,他極大的加劇了整個社會的對信息的不對稱,與此更大的危害還在于他更容易操控信息的不對稱。下面一篇文章是三年前的原文摘要。
最近幾年,許多專家教授都在鼓吹互聯(lián)網降低了信息不對稱,他們認為互聯(lián)網就是信息高速公路,可以瞬時、分布式溝通信息,是信息大爆炸?,F(xiàn)在眾多民眾和機構都使用互聯(lián)網傳播信息,互聯(lián)網在消除信息不對稱上起到巨大作用。從金融角度來看,特別是證券行業(yè),不論是對監(jiān)管部門,還是中介機構,都有責任和義務充分向投資者披露信息,尊重投資者作為金融消費者的知情權。原來中小投資者信息獲取渠道有限,互聯(lián)網就是通過改變信息傳播的方式來改變這一狀況。
但是,互聯(lián)網只是提供了降低信息不對稱的可能性,而現(xiàn)實中卻是在制造更大的信息不對稱。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信息不對稱能否降低,關鍵不在于信息是否更多,而在于信息搜尋與匹配的效率是否更高?;ヂ?lián)網不僅傳輸信息,同時也生產大量信息,因此用戶碰到更多垃圾信息的可能性會大幅抬高,受到錯誤信息源干擾的可能性極大增加。
以微博為例,大多數(shù)民眾不具備辨別謠言的能力,信息信任博弈的最終結果是,人們將選擇自己相信的東西去相信。在一些專業(yè)論壇上也可以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譬如現(xiàn)在很多人在母嬰論壇上看育兒經驗,對于同一個問題的說法截然相反,使得民眾不知道該相信誰,最后還得去醫(yī)院。
有人在演講中提到一個案例,說美國FBI發(fā)布了“十名通緝要犯(Ten Most Wanted)”,通過移動互聯(lián)網,十秒鐘之后,一個中美洲居民發(fā)現(xiàn)其中一個是自己的鄰居,然后立即“私信”給FBI,半小時后逃犯被抓獲歸案。他把這種現(xiàn)象叫“瞬間聚合”,即信息傳播方式導致的“警察與百姓的零成本接觸”,從而徹底改變了“警察抓壞人”的模式!
我對此覺得好笑,因為我在美國訪問期間,也聽人說起了這個事情,這個事情的背后是什么呢?是警察部門的抗議和投訴,因為總是有不少人疑神疑鬼、有意或者無意地把認為可能的嫌疑犯的信息傳輸給警察部門,導致警察疲于奔命,而且效果奇差,大部分都屬于無效信息?,F(xiàn)在在美國,人家當這個是笑話在聽。
互聯(lián)網的世界就是這樣,大家都拿自己相信的東西來驗證自己的結論,過濾掉自己不愿意聽的東西。這反過來進一步印證,信息并不會因為互聯(lián)網而變得對稱起來,互聯(lián)網只是增加了信息對稱的可能性而非真正提高了信息對稱的實際數(shù)字。什么意思呢?你如果把自己當成專業(yè)人士來要求,用心地大量搜集信息、分析信息,你是可能達到對稱的,但是這樣的成本其實是也很高的。而如果你是一般的屁民,不能達到專業(yè)人士的高度,你接觸到的信息越多,那么你碰到的噪音就越大,正確信息的占比其實就越小。
所以,互聯(lián)網很難解決所謂的信息不對稱,有了更多的信息之后其實是更加不對稱的。非專業(yè)人士對專業(yè)問題往往缺乏認知,更傾向于接受聽上去合理的結論,而非去理解和認同推論過程,使得大量真實信息被淹沒。互聯(lián)網在這個方面,是變相催生了很多偽專業(yè)人士,更犀利的言辭,更好的外在形象,聽上去更合理的結論,都會讓人更樂意接受,但是這些未必是準確的信息。
更為根本的是,信息不對稱背后反映的是市場參與主體之間的差異性。典型的委托代理問題,委托人(投資者)和代理人(金融機構)容易因為目標不一致而出現(xiàn)激勵不相容,表現(xiàn)為事前的逆向選擇(如高收益的項目往往是高風險客戶)和事后的道德風險(貸后風險)。
正是由于市場參與主體的差異性無法消除,才產生了同一資產風險定價的差異性,也才有了風險資產流轉交易的需求。因此,信息不對稱反倒是金融中介產生的一個因素。
市場普遍的情況是:同樣的基本面,有人賣出,有人買入。同樣西湖邊的一塊地,都會產生不同的看法,背后反映的是參與主體之間的差異性。由于投資者對風險預期的不一致,博弈之后才形成市場均衡,這恰恰說明了參與主體的差異性是市場產生的基礎。
這種差異性反映在市場主體的專業(yè)背景、經驗累積、風險偏好、投融資需求等各方面,甚至占有資源的不同都會產生極大的差異,一個個人去競拍和一個房地產企業(yè)去競拍,兩者的定價差異是極大的。而這些都需要專業(yè)機構來進行風險的識別、定價、監(jiān)測和管控。
按照上面的邏輯推演下去,面對海量信息,作為個體,第一個困境就是無法充分搜集信息,因為時間有限,能力有限;第二個困境是收集信息以后,怎么判斷,哪些是有效信息,哪些是無效信息;第三個困境,就是確定了所謂有效信息之后,如何做出決策。
即使是對有效信息也存在不同的判定結論,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大家看股票,所有的信息理論上都是公示的,但是大家得出的結論依然不同,有人看漲,有人看跌,反映的是一種能力不對稱。在金融領域里面,信息不對稱不是主要的,更多是能力的不對稱。
所以,即使假設百度沒有任何利益導向在里面的情況下,難道就不會出現(xiàn)魏則西的案例了?其實我覺得這個是不可能,也不現(xiàn)實的。
在西班牙有一個公益視頻,是教導民眾在醫(yī)療問題的時候,DON’TGOOGLE IT,教導人家不要相信谷歌,谷歌的排名跟是否競價無關,也就是說,在正常的信息檢索的情況下,其實也是容易出現(xiàn)一樣的問題,這個其實是基于人性問題的。我們身邊其實很多這種情況,人容易極度樂觀,也容易極度悲觀,樂觀的時候,就會相信檢索到的樂觀內容,悲觀的時候就會相信檢索到的悲觀信息,都在挑選自己想看的答案,一會高興,一會不高興,也是基于這個特征,事實上很多專業(yè)人士都建議不要百度醫(yī)療相關問題,一點點問題都會自動去對上號,患得患失。
互聯(lián)網上有兩個極度恐慌的社群,一個是恐艾,一個恐狂,前者是害怕艾滋病群體,后者是害怕狂犬病群體,都屬于典型面對不可測的危險的時候,自我恐慌,他們普遍特征就是每天檢索互聯(lián)網相關信息,然后每天懷疑自己得了艾滋病或者狂犬病,無論專業(yè)醫(yī)生怎么跟他們說沒事,他們都不信任,他們寧愿信任互聯(lián)網上檢索出來的信息,患得患失。
這個社群是普遍存在的,都反映人在面臨自身危險的時候的心理失衡。所以個人感覺,魏則西案例僅僅說是因為信賴百度,而相信這個醫(yī)院,是有點違反常識的,后來看到內容說他在知乎被騙了幾萬塊錢,也是因為說日本有醫(yī)生可以看好他的病。
從這個角度來看,他肯定也是窮盡了所有的信息之后,得出了他認為合理的決策,這個決策如何做決斷,百度是否在里面扮演了特別重要的參數(shù),我們都是不得而知的,但是這里我想解釋的其實是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的時候,每個人自己的過去經驗、社會的學識,以及自我的認知和當時的心態(tài)都會導致他做出不同的決策,這個就是典型的分布式信息商業(yè)模式的必然結果,也就是說,百度無論怎么做,都會有人做出不恰當?shù)臎Q策。
這個角度來看,其實百度的商業(yè)模式決定了他必然出現(xiàn)這個結果。這個就是商業(yè)模式的弊病所在了。
當然,我在這里強調的最重要一點其實不是給百度洗地,而是因為事實上,我們知道百度所提供的信息,可怕的地方其實在于他所篩選的信息其實是操控過的信息,并且操控的過程是盈利的,這個其實就是一個很大的道德瑕疵,也就是說,你如果只是因為商業(yè)模式本身有缺陷而導致的失效,大家都是能理解的,但是你明明知道自己的商業(yè)模式有缺陷,你卻操控這種缺陷,放大這種模式帶來的弊病,那么你就是違背道德的。
這個指責的邏輯是非常合乎情理的,市面上一片倒的針對百度的怨恨,都是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
那么,我們先闡述他是如何操控這種信息的?事實上分布式模式,看上去是信息是自我產生的,但是實際上作為平臺的運營方是明顯可以操控數(shù)據的,百度、阿里、微博等模式都是很明顯的,他們可以通過后臺調整他們想要的數(shù)據信息給你,所有的平臺模式都是可以如此操作的,淘寶排名第一的類目,都是阿里可以設定給你的,跟真實數(shù)據無關,微博置頂?shù)膬热荩踔链骎的產生,都是可以后臺調整的,也就是說,阿里想給你看什么內容,你就看什么內容,微博想讓你得到什么信息,你就得到什么信息,在微博如日中天的時候,我就質疑過微博,有意識的引導輿論傾向,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他可以瞬間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百度就更是如此了,這里就產生了巨大的盈利空間了。競價排名的模式由此而生。我2012年有篇文章講阿里的商業(yè)模式里的一個弊病,就是所謂的渠道模式,里面也提到了百度一樣的問題,當時這段話,我給摘了出來,我是這么說的:
“淘寶自己認為也是假貨的受害者,這個說法很難說對錯,我們從客觀現(xiàn)實邏輯來看,淘寶初期一定是受益者,當然這個責任首先并非是淘寶自身的責任,但是客觀來看,假貨對淘寶是有利的,淘寶的收費模式離開對商戶收費這點外,只能是廣告費的收入了包括常見的競價排名、直通車等模式,這種模式更多是通過流量購買實現(xiàn)的,在成千上萬的商品里如何能脫穎而出的辦法并不多,比較現(xiàn)實的路徑就是在更多頁面展示你的產品,這個時候,怎么辦?
向淘寶購買流量,那么OK,就競價,競價自然就出現(xiàn)一個結果就是利潤高的東西,才能支付更高的競價費用,就越能排名靠前,什么東西利潤最高?自然是假貨了,在互聯(lián)網上我們經常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李鬼比李逵有名,差的東西比好的東西賣的好,為什么呢?因為成本構成不一致,一個真品的利潤空間只有10%,一個假貨卻有300%的利潤空間,那么在同等情況下,就自然更有排名靠前的辦法,獲得更多的流量。
這里其實還跟中國特定的階段也有關系,淘寶上面很多并非是真的假貨,而是非正品,在很多時候對于價格的敏感使得很多人寧愿放棄相對的質量要求而對低價物品的進行追求,就是特定階段的特征,能用就行,是很正常的情況,例如蘋果數(shù)據線,正品200多,非正品20多,都能用,何必追求正品?這個時候也會在淘寶上不斷出現(xiàn),甚至可能高于對正品的要求。
但是不管從某個角度看,當流量成為所有商業(yè)的核心的時候,那么只要對流量有影響力的人或者事物或者規(guī)則都必然會成為利益尋租的對象,這點可以參考淘寶小二腐敗發(fā)生的必然性,阿里內部成立廉政公署,進行專向稽查,很努力,但是的確很難禁止,理論上都是規(guī)則設定的結果。
事實上,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問題其實,并非是淘寶出現(xiàn)這個問題,所有的互聯(lián)網公司都有這個問題,百度排名里,我們往往會發(fā)現(xiàn)排名靠前的都是那些暴利行業(yè),支撐百度收益最高的幾個都帶有很大程度的黑色、灰色的產品,什么假藥、理財產品、醫(yī)院什么的,為什么啊。
因為他們有更高的收益空間來支撐流量的購買,什么是渠道?這就是渠道,就是差的東西通過去到能賣的比好的東西更好的銷量,渠道價值就出現(xiàn)了。這個模式最終使得假貨很大程度上很難通過本身來被規(guī)避,淘寶雖然很努力在打假,但是平心而論,這種假不好打。而且是兩難,打假會降低收益,不打假損失未來,所以這個角度看,淘寶的確也是假貨的受害者?!?/p>
過去幾年明顯的產能過剩,使得大量的產能都期望通過互聯(lián)網來實現(xiàn)快速變現(xiàn),最終就使得互聯(lián)網的渠道價值大大被強化了,于是我們所看到的信息,最終都是被操控的信息,這些操控的信息最終其實就使得大量用戶最終接受了被歪曲的信息,然后基于這些信息基礎上,要形成正確的結論其實就很難了。
我一直說,判斷一個事物的核心其實是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充分有效的基礎信息,第二是去偽存真的辨別基礎信息,第三才是真實信息基礎上的有效決策。而第一件事情就出現(xiàn)偏差的情況下,要得到有效決策其實是難度很大的,而且實踐過程中。
我們也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互聯(lián)網用戶是不具備任何辨別能力的,互聯(lián)網上8成以上的用戶都是傻逼,這個結論,跟現(xiàn)實中的傻逼數(shù)量比例是接近的,社會就是這樣構成的,最終網絡上的呈現(xiàn)也必然是這個結果,這些傻逼對信息不存在任何的識別辨別能力,你告訴他什么,就什么了,這種基礎上的決策能有正確結論的確是很難的,在別的領域其實就算了,淘寶上買個假貨,騰訊上玩?zhèn)€游戲,買個理財產品虧點錢,其實都不會死人,但是用在醫(yī)療上其實問題就很大的了,最終的結果就是出人命。
我在別的事情上或許會很刻薄的說,活該,但是在醫(yī)療這個事件上,的確很難說出這個話,我們真不能因為自己能力比別人出眾,辨別能力比別人強,就去指責弱者活該被騙去死的基本邏輯,這個角度上看,我感覺是比較悲哀的,那么這個事件的責任在誰這里呢?
現(xiàn)在市面上一片指責百度的聲音,但是,我真沒覺得百度是最該死的那個人,不管是幫兇還是同謀,總歸并不是整個事件產業(yè)鏈上的核心,那些治病的醫(yī)院,那些獲得三家的資質,那些存在很多年卻一直沒有定論的各種爭議,每個節(jié)點都在反映社會問題,單獨從道義上強調百度本身并不能解決問題。
換成是我站在李彥宏的位置上,我也未必下得了手砍掉這塊業(yè)務,事實上,被大家喜歡的谷歌,認為不作惡的谷歌,也做不到,他們也是在明知故犯的路上做了七年,才被人釣魚執(zhí)法,然后罰款五億多美金才徹底放棄的,所以在商業(yè)利益面前談自律,是過于勉強企業(yè)主體了,其實我感覺所有的商業(yè)機構其實在市場上逐利性是第一性的,這種極其可怕的盈利色彩,一定是橫向無邊際的擴張的,道義回到最后,很難拖住他們往前的步伐,一味要求不作惡,我相信是不可能也不現(xiàn)實的,在錢面前,要守住底線,我從來不相信,也不現(xiàn)實,你讓一個男人懷抱里一個美女,然后讓他自律不允許碰,我覺得神仙也做不到,你能做的就是嚴格的規(guī)定,你可以碰,但是碰了就要割雞雞,那么估計他就不敢了。
所以,我一直說利益面前,他律一定比自律重要。這點上我真不覺得百度的責任更大這個說法。是否違法的事情,其實我們都說了不算,關鍵是說了算的人,一直不說話,那么社會就一直發(fā)生著各種不公平的事件,然后被公關,然后在發(fā)生,然后在被公關,最終就是等著一個事件的大爆發(fā)。顯然百度等來了這個大事件。
在金融、教育、醫(yī)療等核心公共安全的事件上,我很多次都駁斥過所謂的市場主義者,千萬別在這些領域對人品道德有太多的期望,人性本質是趨利避害的,所有道德指責百度的人,可能真難道百度高管的位置,一個個都可能會內心無比激動,這個就是現(xiàn)實,而且做的也未必會比現(xiàn)在對百度好到那里去,天天在那里喊著要有社會底線和良知的人,未必底線和良知就真比別人高,嘴上喊喊都是容易的而已。
所以,唯一能信賴的就是他律,而不是自律,基于道德對一家商業(yè)機構的要求,最終都是扯淡而不現(xiàn)實的。當然這里提出的另外一個命題就是,監(jiān)管是有成本的,分為兩個成本,一個是實際付出的現(xiàn)實經濟成本,另外一個是能力成本。前者反映監(jiān)管要花多少錢。后者反映花了錢之后,有沒有能力管好。這個是考驗監(jiān)管水平的。
說的有點多了,我只是想闡述作為百度而言,操控了不對稱的信息以此牟利在道義上被譴責一定不冤枉,如同淘寶被譴責賣假貨,也都是現(xiàn)實客觀存在,都不冤枉,這些都是不需要否認的事情,都是常識,因為無論暴利來自于何處,最終轉化為用戶成本,收費越高的地方,一定貓膩越多,這個是常識,在這種常識的基礎上,那么什么譴責都是正常的事情了。
事實上,這里我們需要被教育的其實還有前面說的80%的傻逼網民,我一直強調一個很現(xiàn)實的悲催言論,屌絲從來都是自己的掘墓人,我想起2014年3月18日,我跟央視記者張琳的一個專訪的對話記錄,里面核心的觀點,就是這句話,屌絲從來都是自己的掘墓人,當時的背景是互聯(lián)網上一窩蜂的在反對央行監(jiān)管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這個場面去年也出現(xiàn)過,當時我把這個定位為互聯(lián)網時代的輿論戰(zhàn),我的原話是說。
“這個事情的的確確反映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我覺得我們的監(jiān)管部門對互聯(lián)網的了解,真的是不夠,在輿論戰(zhàn)上是完敗。政府部門的危機公關能力很差,從頭到尾像個小寡婦一樣,躲在家里不吭聲,弄到老百姓還真以為政府出的陰謀詭計,形成這個判斷以后,你再出來說話,估計也沒人信了。
互聯(lián)網的時代,是個快速定性的社會,面對問題一定要堅決果斷地自證清白,然后也要了解屌絲的想法,理解屌絲的思考邏輯。有時候要允許自己犯點錯誤,工作的時候放開一點點尺度,你一直是說我要零出錯,公眾對你的要求只會越來越嚴。零容忍它最終會釀成大禍,我覺得這個可能是我們政府需要去想的一個事情。
第二個問題是未來的壟斷可能更多來自于把握了現(xiàn)實大量資源的大企業(yè),而非來自政府,從3月11日出臺支付的征求意見稿開始,經歷了一天的沉默期之后,從暫停虛擬信用卡、二維碼支付入手,鋪天蓋地的輿論都一邊倒地砸向監(jiān)管部門,很難說沒有幕后推手。
市場是會傳遞弱智的,一旦一個陰謀論出現(xiàn),會很快流傳,而且在互聯(lián)網上日趨集中的三座大山,在此刻都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擁有極大的資源來掌握話語權,給監(jiān)管部門帶來的壓力是極大的。我估計這段時間,銀聯(lián)是躺著中槍,而監(jiān)管部門則是欲哭無淚。確切說,屌絲向來都是自己的掘墓人,這次至少在暫停二維碼這個事情上,央行做的是對的,安全不是借口,而是實實在在的訴求?!?/p>
屌絲的一個典型特征其實就是只看到眼前的好處,而看不到好處背后的壞處,這個特征使得他們特別容易情緒化,事實上,我們對互聯(lián)網的監(jiān)管其實一直在研究如何提上議程,但是面對的阻力是極大的,為什么呢?
因為互聯(lián)網上追求自由,總覺得監(jiān)管是不好的,但是他們沒有想過很多便利的背后,是犧牲了未來的代價為前提的,最近很多事情很明顯,例如滴滴打車,微信支付,都讓你免費使用,讓你依賴他,離不開他,像毒品一樣,然后等你離不開的時候,狠狠的殺你,而屌絲以為自己得到了便宜,但是最后的結果是什么呢,是你被屠殺一輩子。滴滴打車現(xiàn)在越來越貴,因為不補貼了,微信支付稍微收點費用,一對屌絲大呼上當,但是有沒有想過,這個還不是你自己當初認為無限美好的選擇么?
我在巴西的時候,就在想,如果中國走選舉,一定比巴西還慘淡,為了獲得選票,每次都允諾一堆福利給選民,結果呢,上臺為了兌現(xiàn)福利,舉國借債發(fā)福利,巴西請個保姆有個最低工資加最低工作時限,哪怕沒事也不準讓他不來,而且還不能解雇,誰敢雇傭當?shù)毓と耍蔷褪钦宜?,這種典型的犧牲未來的方式,能持續(xù)不出問題,我就不信了。
最終什么結果,那就是一起死,一直討好民意的人,一定就是典型的政客,政治家要有穿越歷史迷霧的決心和勇氣,要有當歷史罪人的魄力去做一些當下不適合但是必須去做的事情,跟著屌絲走,鐵定完蛋。
文章未結束,查看完整內容請點擊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