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中國數字企業(yè)峰會”的圓桌對話環(huán)節(jié),利群集團CIO莊亮和七位跨界企業(yè)高管,以“消費品與零售行業(yè)數字化核心能力構建”為主題,從敏捷供應鏈、數據和分析、數字化技術架構、生態(tài)合作伙伴協(xié)同四個方面,共同探討了數字化核心能力如何給企業(yè)賦能。以下是「首席數字官」根據對話中的內容整理而成,略有刪節(jié):
主持人:
利群集團CIO莊亮
嘉賓:
畢馬威中國數字化服務合伙人毛健
北京小罐茶業(yè)有限公司CIO牛小虎
帆軟數據應用研究院,零售行業(yè)總監(jiān)冉聰
秀域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李曉寧
前喜茶CTO、維格智數創(chuàng)始人陳霈霖
三全鮮食市場總監(jiān)姜劍
莊亮(主持人):今天互動討論的主題是消費品與零售行業(yè)數字化核心能力的構建。在我看來,消費品與零售行業(yè)數字化的核心應該包括敏捷供應鏈、數據和分析、數字化的技術架構、還有生態(tài)合作伙伴的搭建,今天就圍繞這幾個方面來展開討論。
1
問題一:您認為消費品與零售行業(yè)數字化最重要的核心是什么?
李曉寧:我覺得最重要的核心是顧客的頻次和顧客的時間。數字化讓秀域的生意豁然開朗,而生意的根本就是創(chuàng)造顧客,創(chuàng)造老顧客,把新顧客變成老顧客,把老顧客變成更持久的顧客,讓更多的顧客來、讓顧客購買的更多,要么數量多,要么頻次高,要么把這兩件事情都解決。數字化系統(tǒng)最終是為生意服務的,既然我們是經營會員的,我相信不管是賣茶葉,還是賣美容服務、醫(yī)療服務,歸根結底都是經營顧客會員數量和經營顧客維度的。
冉聰:我認為數據轉化為效率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內部的運營效率,另一方面是外部觸達客戶的效率。帆軟做了很多數據項目,貫徹的核心理念是數據本身沒有價值,只有數據被看到、引起思考甚至產生行動的時候,才是價值點的所在。
姜劍:我是做市場營銷品牌的,所以我可能更加看重的是品牌在用戶心中的形象,或者產品跟蹤和產品體驗,是不是能給用戶更好的體驗。比如,三全鮮食首先優(yōu)化供應鏈的布局,為無人售賣機的投放提供堅強的后勤保障,從最初需要APP下單,到微信、支付寶直接付款,消費者的購買體驗趨向便利化。
陳霈霖:我覺得數字化的本質還是要為顧客服務的,主要還是兩個點,一個是體驗,體驗有可能是低效的,但是要給消費者一個服務的表象,一個是效率,在零售端會更注重一點,最終的目標就是把貨物更好的送到用戶的手上。所以,體驗和效率是最關鍵的。比如喜茶公司以數字管理、數字營銷與數字引擎三支柱作為落腳點,判斷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圍繞門店排長隊的核心痛點,尋找解決方案,做了一個小程序叫喜茶GO,以用戶運營為導向,積累千萬用戶,有40%以上的訂單來自線上。
毛?。簭奈业慕嵌葋碚f,傳統(tǒng)企業(yè)需要的是迭代能力。因為不管是客戶運營還是供應鏈,不可能一下就能把事情干完,但是很多企業(yè)是沒有容錯機制的,必須不斷迭代。另一方面,我覺得最需要的核心能力是錢,不管是招人、搞系統(tǒng)、買服務,還是生態(tài)系統(tǒng)合作都需要錢,如何通過生態(tài)合作伙伴,采取共贏的辦法,把要錢的事情變成通過數字化的辦法能夠自己解決錢的問題。這對很多傳統(tǒng)企業(yè)來講,都是需要面臨的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因為這個投入不是簡簡單單的投入,很多的企業(yè)的領導沒有那么大的決心。
牛小虎:所有的數字化也好,信息化也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為企業(yè)帶來價值,有可能這些價值點不同的老板、不同的階段訴求不太一樣,但是最終要滿足這些價值點。所以我認為,第一點是要把數字化和信息化的價值體現(xiàn)好。第二點是要找著合適的體現(xiàn)價值的方法和方式。
2
問題二:如何使用敏捷供應鏈,靈活配置資源、快速準確響應消費者需求?
毛健:供應鏈是很多零售企業(yè)的立根之本,如果沒有供應鏈,不用去談未來增長。但是供應鏈的問題的解決不在供應鏈本身。從信息化的角度來講,過去供應鏈解決的是數據透明性的問題,是數據集成的問題,把很多的生產過程、物流過程、倉儲過程的數據通過ERP的方式拿上來了,但是要真正讓供應鏈產生更多的價值,不是在供應鏈本身打通上。
數據顆粒度是無限的,數據量也是無限的。拿哪些供應商的數據進來,和哪些供應商合作?這個問題已經脫離了本身技術和供應鏈的問題,而是要了解客戶想要什么。有兩個供應鏈,一個是商品供應鏈,一個是服務供應鏈。以前的零售更多談的是供貨、賣貨,商品的供應鏈,其實在有門店的情況之下,后面供應鏈拉動,門店的預測補貨,全部是因為當天的銷售的歷史和明天有可能在門店周邊會發(fā)生一系列供應的波動性。
如果信息化的問題已經解決,再來談敏捷和生態(tài)化合作的時候,還是先要了解前端消費者的情況,再來拉動后端供應鏈的改造,增加彈性的問題。所以,我覺得這是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供應鏈更多的協(xié)作,資源的配置的問題。第二個層面,回到本身業(yè)務和營銷拉動的問題。
牛小虎:供應鏈沒有快速響應,實際上是斷貨,但公司內部評價斷貨是一種幸福的痛苦,是有需求你沒有滿足而已。但是,當供應鏈能夠快速響應全部需求,卻有大量庫存積壓的時候,那就表示貨物沒賣出去,這反而是一種致命的痛苦。
我認為,供應鏈這個問題要拆開來看,當企業(yè)銷售的勢能沒有得到完全釋放之前,肯定對供應鏈是有挑戰(zhàn)的。勢能一直得不到釋放,就要求有足夠快的供應鏈體系來支撐,而且保質保量及時的供應。小罐茶建自動化的產線和工廠,也是解決供應鏈的痛點問題。
小罐茶涉及的產業(yè)鏈條還是蠻長的,有農業(yè)、工業(yè)、商業(yè)等。在處理這些響應的過程中,首先要看公司目前處于什么樣的狀態(tài),銷售勢能沒有完全釋放的時候,會有供應鏈供應不到位的狀況出現(xiàn),但能感覺到斷貨缺貨是一種幸福的煩惱,當真正的補足所有的產能,所有供應體系的時候,突然銷售的勢能滯后了,帶來的困惑和苦惱是更大的。
供應鏈一定要跟發(fā)展的訴求匹配,也不是說供應鏈越快就一定好,這個度不好衡量和評估,不能盲目的把供應鏈打造的那么高效。要思考那么高效的供應鏈體系,是不是現(xiàn)在需要的?是不是這個階段公司能承受的。
3
問題三:當海量的用戶數據被集中起來之后,如何有效的進行數據分析,以數據為中心,倒閉供應鏈的升級?
冉聰:真正能夠做到把海量的用戶數據有效力利用起來的企業(yè)并不是很多,能把會員數據用好的很少,能倒逼供應鏈的就更少了。現(xiàn)在很多傳統(tǒng)企業(yè)要有效利用會員數據,首先是嘗試做用戶畫像、精準營銷,但是對于傳統(tǒng)零售來說,用戶畫像、精準營銷大多數都在喊口號,沒有真正用起來。帆軟的產品在會員分析的應用場景,不僅停留在數據好看,讓會員數據直接與業(yè)務行為關聯(lián),通過提升會員數量、提升會員價值、提供更精準服務三大維度對會員進行分析。不僅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可視化展現(xiàn),更能利用規(guī)律、促進會員運營。讓數據更好服務企業(yè)會員。
李曉寧:這個問題應該是先從生意本質來討論,哪些數據是有用的,然后才來看數據分析能不能倒逼供應鏈改進,如果單純從數據看數據而脫離生意本質的話,我們可能會南轅北轍。
4
問題四:如何搭建全新的技術架構,助力企業(yè)數字化轉型?
陳霈霖:目前,數字化兩個維度很重要,一個是前端的用戶運營、數字營銷,一個是后端的技術架構搭建,現(xiàn)在,要做一個新的維度,把大數據體系建起來。因為,過去大部分的公司只有中間信息化,ERP、OA這些屬于管理相關的東西,其實從技術角度來說,一開始就要考慮好如何把數字營銷、數字管理、數據架構串起來,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要注意兩個技術架構搭建的過程中的前后兩端,要從一開始就考慮怎么樣把它們連接在一起。
姜劍:我覺得可以從整個公司或者部門架構的角度去說一下。因為數據化和數字化是很多企業(yè)需要面臨的問題,其實很多企業(yè)手里有很多數據,但是沒有去發(fā)掘?;ヂ?lián)網企業(yè)最集中數據的部門是市場部和運營部,市場部是最了解市場的,不管是后端的運營還是供應鏈都需要依據市場的數據做決策。市場部把用戶帶進來,運營部門需要根據用戶在產品或平臺上的行為數據做后續(xù)的轉化,通過這些數據去提高用戶的購買頻次,運營部和市場部是深度結合的兩個部門。但是在傳統(tǒng)企業(yè)中是缺失的,很多企業(yè)都有很多的用戶,卻沒有針對市場部或運營部做用戶收集。所以,我覺得傳統(tǒng)企業(yè)首先是要從部門架構上,把每一個部門能接觸到的數據,可以收集到數據利用起來。
有了數據之后,還要有一個數據后臺,包括專門做數據判斷和數據分析的部門,因為數據是很表象的東西,把數據收集起來,做成表格或透視圖,通過數據預測未來。另外,需要專業(yè)的人員來判斷,這樣數據才會產生實際的價值,否則數據永遠就是一堆數據。
5
問題五:如何構建供應鏈生態(tài)圈,促使生態(tài)合作伙伴協(xié)同發(fā)展?
毛健:要讓所有的生態(tài)合作伙伴跟你一起玩。首先第一個是大家有沒有共同利益,這是最大的前提。第二個,你不可能對所有的供應商采取同樣的要求,比如供應鏈,過去追求的是速度和成本,但是現(xiàn)在企業(yè)在關注供應鏈的時候,追求的是速度、成本、服務、質量和創(chuàng)新,這五個方面要取得平衡。不同供應商有不同的要求,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要求,這樣大家才能跟著你玩,不然的話按照同樣的要求去玩的時候,大家玩不動。恰到好處是最好的,掙錢是最根本的。
牛小虎:我覺得和企業(yè)的品格有關系,企業(yè)的品格原則上就是創(chuàng)始人的品格。企業(yè)的品格不夠,有共同利益也未必能打造出生態(tài)圈供應鏈的共贏體。要講究契約精神,還要有品格的問題在里面。
莊亮:當提到構建生態(tài)圈的問題的時候,大家覺得無從談起,可見數字化本身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很多企業(yè)希望自己成為生態(tài)的核心,這些都想成為核心的企業(yè)之間也可能發(fā)生沖突。而且我相信沒有一個企業(yè)在經營的過程中,合作伙伴都是弱于它的,或者都是強于它的。所以用同樣的標準去和別人拉平的時候,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梢?,數字化這條路不走是不行的,但是一定是一條不歸路,會在路上投入越來越多,能不能在投入的過程中,及時的拿回想要的利益,發(fā)揮想要的價值,也是這次能夠坐在一起探討數字化的主題的目的。
好,感謝各位嘉賓的精彩分享,請在座的各位聽眾給予各位嘉賓熱烈的掌聲,也把掌聲送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