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與鋼鐵電商頭部企業(yè)估值相差50億,絕地逆襲已無機會

愛分析 2016-10-19 10:05:53

說到傳統(tǒng)化工貿易商,愛分析小編真的想卷起衣袖,抹抹眼淚,因為它真的是現在化工產業(yè)鏈上地位最卑微的人??!小編敬佩至今還活著并且盈利的傳統(tǒng)化工貿易商們!

為什么傳統(tǒng)化工貿易商會淪落到如此窘境?這必須要追溯一下化工貿易的歷史。

在過去的20年中,有15年都是貿易商“躺著都賺錢”的黃金時代。行業(yè)擁有千萬級的SKU的數量,雖然參與主體眾多,但是集中度極低。全國40-50萬家的貿易商憑借著信息不對稱,賺取暴力。在那個時代,只要你敢做化工貿易,那么必賺錢。

09年是個分水嶺,大宗商品價格持續(xù)下跌,行業(yè)產能過剩,供大于求,化工貿易逐步由賣方市場轉移到買方市場,并且受電商平臺的影響,市場信息日趨透明,傳統(tǒng)化工貿易利薄如紙。

除此之外,在化工貿易的產業(yè)鏈中,上游的制造企業(yè),如中石油、中石化一直處在強勢地位,對下游不放賬,而客戶是需要賬期的。因此,貿易商本身的資金周轉能力就至關重要,如果資金鏈斷裂,貿易企業(yè)將面臨很大的生存危機。

blob.png

如意集團2010-2015年營收情況,數據來源:財報

在這里,愛分析小編不得不對化工貿易的老大哥如意集團豎起大拇指,大哥果然是大哥,深謀遠慮,未雨綢繆,江湖果然不是白混的。

在《如意集團:這個既詭異又神奇的傳統(tǒng)貿易公司為什么會有3個億的盈利?》里愛分析曾詳細分析過如意集團的業(yè)務模式,如意現在是以期貨現貨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套期保值的方法,與現貨市場進行相反的操作相互對沖,從而規(guī)避市場的價格風險。

大家需要注意到上表中“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這一行,這部分才是扣除期貨收益之后現貨的凈利潤部分。實際上,如意集團早在5年之前,現貨業(yè)務就開始虧損,之后開始涉及期貨業(yè)務,并且在2013年加大了期貨業(yè)務的力度,現在正向金融方向轉型。

除了如意集團以外,國內的傳統(tǒng)化工貿易商交易額連年減少、利潤越來越薄是行業(yè)公認的事實。雖然大部分傳統(tǒng)貿易商憑借多年的資源和人脈,還是可以解決“溫飽”問題,能夠達到微盈利,但是愛分析小編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還是守著自己原來的一畝三分地,想把業(yè)務做大絕對是癡心妄想。

值得注意是,傳統(tǒng)貿易商中最先死去的一批就是本身沒有庫存,僅僅憑借信息不對稱盈利的所謂的“倒爺”,隨著電商平臺的興起,這部分“黃牛”、“倒爺”基本會死無葬身之地了。

傳統(tǒng)分銷商轉型具備先發(fā)優(yōu)勢,純第三方平臺略遜一籌

由于整個化工行業(yè)由賣方轉入買方市場,上游供應商需要有更多的渠道分銷產品,電商平臺由此興起。

但我們還需要認清電商的本質,電商的本質是趨近于經銷商的,愛分析小編認為有三點很重要:

(1)在化工貿易這個資金密集型的行業(yè)里,如果平臺本身是“土豪”,擁有大量的資金能夠不斷打通上游供應鏈,那么這個平臺是有優(yōu)勢的。

(2)說的直白一點,如果你認識中石油、中石化的老總,能夠通過“關系”拿到比其他平臺相對優(yōu)勢的價格,那么你也是優(yōu)勢的。

(3)在化工這個行業(yè)里,價格并不是一個客戶選擇平臺的決定性因素,平臺的交貨時間,平臺的物流等供應鏈服務尤為重要,不耽誤終端工廠的正常開工才是最重要的。 

blob.png

愛分析小編最近跑了很多化塑類電商平臺,接觸了很多平臺的創(chuàng)業(yè)者,深感他們想要通過互聯網的手段提升傳統(tǒng)化工貿易整體效率的決心和執(zhí)行力。這里需要喝彩和撒花~~~

小編了解到,化塑類電商平臺的業(yè)務模式主要分為兩大類:

(1)以塑米城為代表的純買斷式自營。這種打法一般在行業(yè)內擁有眾多的資源和人脈,或者直接由化工貿易企業(yè)轉型為電商平臺,它是將貨物預先全部買入,再賣出。

平臺主要是向上游的采購方進行壓價備貨再銷售,相當于用批發(fā)的價格做零售,從而提升自己的利潤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分平臺是需要自己承擔價格風險的。因此,平臺本身對市場價格的把控、平臺自身的資金實力和對貨物的周轉能力都顯得十分重要。

(2)以找塑料、快塑網、摩貝、化塑匯等為代表,平臺本身不做庫存或只擁有少量庫存,主要是通過代采代銷的模式開展業(yè)務。

這類平臺主要是通過供應商返點和類似于團購的價差獲取利潤,平臺自身并不承擔價格的風險。其中,部分平臺基本是平進平出的,在交易環(huán)節(jié)并不盈利,利潤來源主要是倉儲物流等增值服務。

單從盈利的角度上看,具有傳統(tǒng)行業(yè)資源的電商平臺在成立初期是有優(yōu)勢的,由于傳統(tǒng)資源的支撐,這類平臺基本不會經歷虧損的階段,能夠快速盈利。而純第三方平臺在成立的前兩年基本是在培育用戶、擴大市場份額的階段,毛利會有,但還沒有達到盈虧平衡。

blob.png

2015-2016年上半年塑米城、中晨電商營收情況對比, 數據來源:財報、愛分析調研

我們看一下塑米城和新三板掛牌企業(yè)中晨電商(OC:837297),這兩家企業(yè)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傳統(tǒng)行業(yè)資源豐富,中晨電商是直接從塑料貿易企業(yè)轉型為電商平臺的。從上表可知,塑米城的毛利率已經超過了2%,這是高于行業(yè)平均0.5%-1.5%左右的毛利率的。

愛分析通過調研了解到,塑米城目前主要的利潤來源就是進銷差價,這說明在交易環(huán)節(jié)塑米城就已經盈利,這領先于其他電商平臺交易環(huán)節(jié)平進平出或微盈利的情況。

整體上看,小編本質上更看好具有傳統(tǒng)行業(yè)資源的平臺,這里可以對比一下IC電子元器件B2B平臺科通芯城??仆ㄐ境侵园l(fā)展如此之迅速,依托于其15年的線下分銷商的身份,它將傳統(tǒng)的客戶資源直接移植到電商平臺,同時,運用互聯網的手段,不斷匯聚小散客戶。因此,對于擁有傳統(tǒng)客戶資源的這部分化塑電商平臺來說,保住原有客戶的基礎上開發(fā)新客戶,并且在供應鏈服務上不斷發(fā)力,未來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交易環(huán)節(jié)盈利有限,增值服務仍需時間

愛分析小編認為在交易環(huán)節(jié)能盈利的電商平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平臺還需通過增值服務的方式打開盈利空間。而在增值服務上,各平臺可謂各出奇招。

(1)倉儲服務

2016年,包括找塑料網、快塑網、化塑匯等都已經布局自營倉儲業(yè)務。與以往和第三方倉庫合作的方式不同,這些平臺選擇的是投入自有資金,真正把倉儲物流服務作為平臺服務的一部分。

隨著電商平臺交易量的上升,上下游的企業(yè)對倉儲的需求是剛需,而電商平臺自營倉儲比單一的倉庫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因為電商平臺對貨物是有強大的變現能力的。同時,由于資金周轉是客戶普遍的需求,若平臺自身能夠掌控貨物的流轉,將對未來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從盈利上看,雖然倉儲物流占總體營收的比重小,但毛利是很高的,一般千萬級的營收能夠帶來一兩百萬的毛利,那么毛利率粗略估計在10%-20%之間。未來,倉儲服務絕對是平臺的重要盈利點。

(2)SaaS服務

由于B2B采購的復雜性和長鏈條,B2B電商平臺和SaaS的結合必定是行業(yè)的一大趨勢。目前,摩貝網、快塑網等都已經由交易介入到SaaS服務領域。

企業(yè)生成采購意向是通過B2B的電商形成交易端,而從生成交易意向一直到把貨款交付完成,是SaaS服務的過程。將B2B電商平臺和企業(yè)的流程管理平臺相連,有助于將交易服務順利落地。

從盈利上看,平臺可以通過SaaS服務的形式向客戶按年收費,傳統(tǒng)SaaS服務的毛利率高達70%,因此,若使用SaaS服務的付費客戶足夠多,那么也會成為平臺的盈利點之一。

(3)供應鏈金融服務

之所以把供應鏈金融服務放在最后,是因為它遠沒有整個B2B電商市場鼓吹的那么神奇。為什么這么說?

首先,由交易到倉儲物流再到供應鏈金融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長時間交易數據的累積,并且需要對貨物具有掌控能力。

一個成立時間一兩年的電商平臺到各個行業(yè)會議上鼓吹自己供應鏈金融做的多么好,大家信么?愛分析小編反正是不信。

其次,電商平臺供應鏈金融的來源主要是銀行和P2P平臺,實際上還是以P2P平臺居多。

P2P平臺的資金成本就很高,一般在9%左右,而電商平臺給客戶的年化利率一般在18%左右。平臺主要是以賺取小幾個點的服務費為主。

目前,化塑電商平臺貸款金額一般都在小幾個億,只能滿足平臺10%-20%客戶的需求,貸款期限在7天-3個月不等。平臺真正在供應鏈金融這塊業(yè)務上的收入可能只是一兩千萬,甚至只有幾百萬。

大家一定要認清一個問題,做供應鏈金融的目的是服務于主業(yè),也就是做大GMV為主,是為了通過金融業(yè)務讓更多的客戶在平臺上交易,而不是在這賺取多少利潤。

所以當一個電商平臺的老總說平臺75%的利潤來自于供應鏈金融業(yè)務的時候,小編我的內心是咆哮的,別這樣騙寶寶啊,別欺負寶寶沒見過世面啊,做一次企業(yè)調研不容易啊,不能說點真話,做彼此信任的天使嗎~~~

言歸正傳,供應鏈金融的定位還是服務于主業(yè),而不是不簡單的金融收益。

綜上所述,小編認為至少在現階段,化塑類電商平臺在盈利方面是具有局限性的。

首先,交易環(huán)節(jié)低于2%的毛利空間,其中部分平臺在交易環(huán)節(jié)并不盈利,平進平出。

其次,倉儲物流服務會是下階段主要盈利點,但需要依托于平臺足夠大的交易量才能覆蓋這部分的成本。

第三,SaaS服務的根本目的是讓客戶在平臺做交易,若采用收費的方式,客戶不一定買賬,因此,依靠付費客戶購買賬號的方式可能不具備可持續(xù)性。

第四,供應鏈金融服務只是在初始階段,談盈利確實為時尚早。

化塑類電商估值低于鋼鐵電商

愛分析認為對于化塑類電商合理的估值方法是估值=毛利*乘數,目前估值超過5億的化塑類電商平臺主要有:

blob.png

估值超過5億的化塑類電商平臺

化塑類電商在乘數上是低于鋼鐵電商的,主要有兩個原因:

(1)在《百“鋼”大戰(zhàn),找鋼網為何傲視群雄,估值超過65億?》中愛分析曾經詳細介紹過關于鋼鐵電商的估值方法。從鋼鐵電商的業(yè)務發(fā)展上看,在交易環(huán)節(jié)已經能夠盈利,并且利潤遠遠大于增值服務的利潤。

而化塑類電商平臺在交易環(huán)節(jié)盈利的是少數,就算是盈利,空間也很有限,需要通過其他增值服務擴大利潤點。

(2)從上市公司對標的角度上看,傳統(tǒng)鋼鐵貿易上市公司的乘數大于化工貿易上市公司2倍多。因此,基于上述兩種原因,化塑類電商平臺給予8X左右的乘數,鋼鐵類電商平臺給予20X左右的乘數。

blob.png

各大宗商品上市公司市值與毛利關系,財報、愛分析預測

愛分析認為未來化塑電商的發(fā)展可能和鋼鐵電商的發(fā)展類似,市場上主流的電商平臺不會超過10家,其他小平臺肯定會被淘汰。同時,除了化塑行業(yè)內的競爭,找鋼網已經開始將找鋼模式復制到其他大宗商品行業(yè),因此,如果找鋼涉足化塑行業(yè),很有可能對現有的平臺產生巨大威脅。

我們可以從橫向上進行一個對比,印刷品電商的毛利率在15%左右,工業(yè)品在30%左右,SaaS服務在70%左右,與這些品類相比,對鋼鐵、化塑這類大宗商品來說,必須要通過大規(guī)模走量來獲得更多的利潤空間,因此,做大平臺交易量仍是現階段化塑電商的首要任務。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