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開始,生鮮電商似乎成了兵家必爭之地:Dmall天使輪就拿了IDG一億美金、蘇寧超市上線“蘇鮮生”、順豐上線“順豐優(yōu)選”、華潤萬家上線“e萬家”、天貓超市在上海啟動“雙20億計劃”、阿里布局易果網、京東領投天天果園、百度投資中糧我買網、EMS旗下生鮮電商“極速鮮”將正式進入市場、亞馬遜開拓生鮮業(yè)務、沃爾瑪與Uber和Lyft合作提供生鮮派送服務、就連Google都開始做生鮮到家服務。
有沒有“一盤點嚇一跳”的感覺?生鮮電商因其萬億級別的市場潛力,平均每年保持80%以上的增長率,但線上滲透率還不到2%而被資本看好。艾瑞預計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guī)模將突破1000億元,滲透率達7%,這也讓創(chuàng)業(yè)者各個躍躍欲試。
當然,隨著變著花樣的生,也會有與(gao)日(bu)俱(qing)增(chu)的死。根據IT桔子的數(shù)據,僅2015年進入生鮮電商市場的公司就有34家,但經過一年的試水,2016上半年變得更熱鬧了。
生鮮B2C的生死場
上面,我們看到幾乎霸屏的B2C模式,生的是它,死的也是它。畢竟,B2C生鮮電商一直依賴資本輸血。有據監(jiān)測數(shù)據顯示,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實現(xiàn)盈利的只有1%,基本持平的有4%,有88%略虧,剩下7%則處于巨虧狀態(tài)。死在C輪融資前夕的美味七七就是一個完美的例子。
眾所周知,美味七七的前身為泰國正大集團于2011年創(chuàng)立的生鮮B2C網站“正大天地”,后在2013年更名為“美味七七”,并在2014年獲得亞馬遜2000萬美元投資,這也是亞馬遜在華投資的第一家生鮮電商。拿到融資的美味七七很快啟動了自建冷鏈物流、加工中心等項目,推行重資產運營模式。據了解,美味七七僅在上海就建立自有中央倉儲和冷鏈配送體系,中央倉儲達1萬多平方米,并建有30個中轉倉,開啟了“一日三送”服務,甚至接連在線下開設實體店鋪,還開發(fā)了3處總面積逾萬畝的農場基地,算是一口吃成了胖子。
但同年,《2015年中國生鮮電商研究報告》發(fā)布的調查數(shù)據,似乎給B2C模式的生鮮電商潑了一桶冰水:已形成高頻購買習慣的用戶并不多,其中一周買一次(或更多)的用戶占12.4%,半月買一次的用戶占11.1%,而偶爾購買的用戶高達65.8%。就連以B2B生鮮電商起家、去年踏足C端市場的依谷網運營總監(jiān)陳宇也說,“就目前正在嘗試的移動端業(yè)務‘微商城’和‘拼購’,用戶都是沖著優(yōu)惠活動而來的,談不上有什么忠誠度,很難產生復購?!敝粺X,沒進賬,用戶都是靠大資本硬砸,誰能支撐的起?
這樣的市場狀態(tài)下,即使物流、倉儲、品控都能做到理想狀態(tài),恐怕“重資產燒錢模式+龐大的現(xiàn)金流壓力”也很可能讓他一招不慎滿盤皆輸,況且它還做得不好。曾有美味七七一位員工爆料,“大規(guī)模投建線下店,但物流跟倉儲設備又跟不上,品控與質量開始直線下降,產生大量投訴不說,就連員工自己買到的水果有時候都是腐爛狀態(tài)?!?/p>
再加上2016年資本逐漸回歸理性,資本寒冬越演愈烈,更青睞那些形成用戶規(guī)模和流量優(yōu)勢的平臺,這讓一直靠虧損、燒錢搏用戶的B2C模式的生鮮電商更加舉步維艱。
當然,我不是說完善物流、倉儲、品控是錯的,只是個人認為這個策略太著急了。從國外成功生鮮電商的發(fā)展歷程看,在大規(guī)模做廣度之前都是先采用了做深區(qū)域市場和品類的策略。畢竟B2C模式除了“斷奶就死”的魔咒外,還有另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流量”,完美的商業(yè)模式無非是最簡單的:低價(獨家)產品-高效平臺-巨大流量,但在這里B2C生鮮電商似乎顯得很尷尬。
阿里巴巴是做媒體的,可以給淘寶的C2C模式引流,而后來天貓、天貓超市搞B2C可以從淘寶那里引流,這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不然馬云大大買媒體和新浪微博是賣著玩兒的么?而京東確實是B2C模式,所以它一直很重,如果不是自建物流的話,估計前期也不會很順。但是剛創(chuàng)業(yè)的生鮮電商呢?在科技媒體發(fā)發(fā)融資新聞,在各個創(chuàng)業(yè)大會講講故事,就能觸及普通用戶了?當然,B2C模式的生電商貌似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B端引流本身就很是難于上青天。更可況生鮮電商千篇一律的“阿克蘇蘋果”呢?
從B2C到B2B,只用了一年時間。
“B2C真的做不下去了,都在轉B2B。” 看到群里有一位朋友在吐槽。而最近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跨境B2C食品電商“鮮LIFE”聯(lián)合國內線下龍頭連鎖企業(yè)共同成立B2B平臺——“中國便利店直采聯(lián)盟”——鮮LIFE重新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新型供應鏈驅動的互聯(lián)網平臺。據了解,鮮LIFE一直都是有在做toB,只是現(xiàn)在的重心是發(fā)展線下便利店。而從行業(yè)來看,生鮮電商從B2C到B2B似乎只用了區(qū)區(qū)一年時間。
品控、物流、倉儲、流量、SKU、損耗等等一系列問題,確實困住了有不少B2C生鮮平臺:搶鮮購年初關閉、順豐優(yōu)選第四任CEO離職、Dmall高管離職裁員過半、一米鮮、愛鮮蜂等都先后曝出業(yè)務調整和裁員的新聞。也不斷有B2C生鮮電商平臺嘗試改變,嘗試B2B就是其中的一條路。比如,在微信上賣半成品凈菜起家的“小農女”,去年夏天從B2C模式轉型到B2B模式后終于拿到8000萬A輪融資。
為什么都在轉B2B?據背靠京東的天天果園副總裁陳嘉杰分析,“如此趨勢或許是因為B2B生鮮電商的競爭沒有B2C那么激烈”。但他也同時提醒,“這并不意味著B2B更容易做”。天天果園也有部分B端業(yè)務,他們直觀感受是,企業(yè)在采購水果禮品時,更加要求品質保證,因為稍有差池就可能影響其客戶關系的維護;對于生鮮電商來說,C端做砸一個訂單,損失的只是一個用戶,而B端都是大單子,影響范圍更廣。
但不可否認的是,生鮮市場萬億級的體量依然牢牢吸引著投資人和創(chuàng)業(yè)者的眼球,但是究竟如何破局,似乎還是無解。
--結束END--
投稿請發(fā)送至: 郵箱/tougao@2b.cn QQ/2799880133 微信/shawe_ren